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它包括固设于建筑外墙上的遮阳机构,所述遮阳机构包括锁定支架以及连接在锁定支架上的遮阳板,所述遮阳板与建筑室内之间设有若干光导照明模块;所述光导照明模块包括固设在遮阳板上并用于聚焦自然光的光采集单元、设于建筑室内并用于将光采集单元聚焦的光源进行散射的照明单元以及连接光采集单元与照明单元的光导纤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遮阳板上间隔布设有若干小型化的光采集单元,形成可以遮阳、自然采光的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9926235 U (45)授权公告日 2020.01.10 (21)申请号 8.0 (22)申请日 2019.07.02 (73)专利权人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址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湖东路188号 (72)发明人 阙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11429 代理人 张磊 (51)Int.Cl. F21S 11/00(2006.01) F21V 7/06(2006.01) F21V 5/04(2006.01) F21V 23/00(2015.01) F21V 9/00(2018.01) E04F 10/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 筑智能遮阳装置,它包括固设于建筑外墙上的遮 阳机构,所述遮阳机构包括锁定支架以及连接在 锁定支架上的遮阳板,所述遮阳板与建筑室内之 间设有若干光导照明模块;所述光导照明模块包 括固设在遮阳板上并用于聚焦自然光的光采集 单元、设于建筑室内并用于将光采集单元聚焦的 光源进行散射的照明单元以及连接光采集单元 与照明单元的光导纤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遮阳板上间隔布设有若 干小型化的光采集单元,形成可以遮阳、自然采 U 光的一体化设施,在进行建筑外遮阳的同时不影 5 响室内的采光,降低了室内照明能耗,同时不影 3 2 6 响室内舒适度。 2 9 9 0 2 N C CN 209926235 U 权利要求书 1/1页 1.一种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它包括固设于建筑外墙上的遮阳机构 (1),所述遮阳机构(1)包括锁定支架(12)以及连接在锁定支架(12)上的遮阳板(11),其特 征在于:所述遮阳板(11)与建筑室内之间设有若干光导照明模块(2); 所述光导照明模块(2)包括固设在遮阳板(11)上并用于聚焦自然光的光采集单元 (21)、设于建筑室内并用于将光采集单元(21)聚焦的光源进行散射的照明单元(22)以及连 接光采集单元(21)与照明单元(22)的光导纤维(23);所述光采集单元(21)间隔分布在遮阳 板(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采 集单元(21)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凸透镜(211)、反射镜筒(212)、抛物面偏光透 镜(213)以及抛物面聚光透镜(2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透 镜(211)的入射面设有混合渐变超宽带增透膜(215),混合渐变超宽带增透膜(215)的自然 光透过带宽为450nm~900n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 镜筒(212)的内周壁以及抛物面聚光透镜(214)的外周壁设有耐磨型高反射膜(21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物 面聚光透镜(214)通过光纤适配接头(232)与光导纤维(23)的进口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 单元(22)包括混光室(221)、设于混光室(221)顶面的曲面反光背板(222)以及设于混光室 (221)底面的出光板(2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 纤维(23)的出口端连接有光纤耦合器(231),光纤耦合器(231)倾斜朝向曲面反光背板 (222)。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光导照明模块(2)还包括照度传感器(24)、补偿光源(25)以及光补偿控制单元;所 述补偿光源(25)设置在混光室(221)内且与电源连接,所述光补偿控制单元根据照度传感 器(24)的信号控制补偿光源(25)的启闭。 2 2 CN 209926235 U 说明书 1/4页 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建筑遮阳一体化整合设计,有一种技术是综合建筑遮阳板与太阳能 收集器的设计,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建筑外墙上的钢结构支架上, 一方面进行光伏发电,另一方面进行建筑外遮阳。该技术称之为建筑光伏一体化,该技术的 缺点是利用光伏发电组件进行遮阳发电的同时,也会影响室内采光。 [0003] 光导照明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技术是,光导光伏一体化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在 建筑屋面设置大型的采光罩,通过采光罩采集阳光,然后在采光罩底部设置光伏发电组件, 将采光罩采集的阳光用于光伏发电,所发的电用于LED照明等用途。该技术的主要缺点是采 光罩是固定的,受太阳入射角的影响及采光罩固有的光线反射,使得采光效率低,同时光伏 发电组件在采光罩下面,不利于散热,光伏发电效率低,太阳能利用率低。 [0004] 建筑遮阳的现有常规技术主要分为三类:1.利用绿化的遮阳;2.结合建筑结构构 件处理的窗口构件遮阳;3.设于建筑外墙的固定独立遮阳板。上述三种遮阳措施都有一定 的局限性,不能有效控制室内环境达到最优舒适度,它们的共同缺点是,在进行遮阳的同时 会影响室内的采光效果。 [0005] 常规光导照明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采光罩(半球形或半球钻形),导光管,漫射 器。该技术的缺点是: [0006] 1.常规光导照明系统,光导管的一般为尺寸较大的铝制导管,光导管的安装需要 在建筑内部预留专用的管道空间,安装要求较高,受建筑条件限制较大。对于地上层建筑, 现有的常规光导管照明系统采光罩大多固定安装于屋面,采光罩尺寸较大、笨重,对于高层 建筑的顶层,光导管照明系统比较方便安装,但是对于高层建筑的低层却是不方便安装,而 且光导管过长会造成自然光能量的大量损失,到达低层建筑空间的自然光过少,导致照明 效果不佳,因此受建筑高度影响较大。对于地下层建筑空间,现有的常规光导管照明系统采 光罩安装在地下一层顶板上,该系统在建筑地下一层顶板结构开大型采光孔,然后将大型 采光罩嵌入采光孔,直接将采光罩采集的太阳光用于地下室照明。采光罩安装需要预先开 设建筑结构洞口,受限于建筑内部功能布局,有些区域无法开设结构洞口(例如:地下平战 结合停车库),因此使用范围受建筑功能限制较大。同时采光罩在预留孔洞上的安装还需要 考虑加强建筑防水措施,保证采光罩安装处建筑顶棚不漏水开云真人官网。当未做好建筑防水措施或者 防水保护措施失效时,采光罩安装处容易漏水、渗水,影响建筑内部功能使用。 [0007] 2.常规技术的采光罩是固定不动的,采光效率受太阳入射角影响较大,正午休息 不需要太亮照度的时段,太阳直射,采光罩效率最大,光导照明照度最大,上午及下午时段, 太阳入射角较小,采光罩效率较低,光导照明照度降低,因此光导照明照度不稳定。 [0008] 3.常规技术的采光罩尺寸较大且为无色透明玻璃材质,在采集太阳光时,一部分 光线会被玻璃反射回去,光线损失较大;透过无色玻璃折射入采光罩内的光线页 线,即包括了紫外线、蓝光、可见光、红外线等波段的光线。紫外线和蓝光对人体有害,红外 线具有热效应,将使得室内温度升高,增加空调能耗。 [0009] 4.常规技术的光导照明灯具仅能在光线充足时将传输至照明灯具内的自然光线 透射出来,用于照明。当光线不够充足的阴天或者晚上,光导照明灯具便无法发光照明。此 时须另设电力照明灯具。需要安装的灯具种类较多。 发明内容 [001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 [0011]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 装置,它包括固设于建筑外墙上的遮阳机构,所述遮阳机构包括锁定支架以及连接在锁定 支架上的遮阳板,所述遮阳板与建筑室内之间设有若干光导照明模块;所述光导照明模块 包括固设在遮阳板上并用于聚焦自然光的光采集单元、设于建筑室内并用于将光采集单元 聚焦的光源进行散射的照明单元以及连接光采集单元与照明单元的光导纤维;所述光采集 单元间隔分布在遮阳板上。 [0012]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3] 1.遮阳板上间隔布设有若干小型化的光采集单元,形成可以遮阳、自然采光的一 体化设施,在进行建筑外遮阳的同时不影响室内的采光,降低了室内照明能耗,同时不影响 室内舒适度。并且小型化的光采集单元安装方便灵活,易于与建筑外遮阳板一体化,安装不 受建筑条件影响。 [0014] 2.取消了传统的大型采光罩,采用小型化的光采集单元进行光线采集并进行高倍 数聚焦,使得光线的传输可以采用柔性石英光纤,避免了传统大尺寸采光管的使用,方便了 光线管路的敷设及传输,提高了光线有效传输距离及效率,使得光线可以高效率地传输到 更远的末端。 [0015] 3.光采集单元由凸透镜、反射镜筒、抛物面偏光透镜以及抛物面聚光透镜组成,凸 透镜的入射面设有混合渐变超宽带增透膜,混合渐变超宽带增透膜的自然光透过带宽为 450nm~900nm,混合渐变超宽带增透膜的光线%。一方面可以屏蔽紫外线、 蓝光以及大部分红外光线,仅保留可见光波段及小部分红外光波段,使得采集到的自然光 更加安全、健康;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减少光线的反射损失,提高采光效率。此外,反射镜筒的 内周壁以及抛物面聚光透镜的外周壁设有耐磨型高反射膜,耐磨型高反射膜可以避免光线 的折射、透射,从而减少光路中的光线.自然光同层采集聚焦同层传输,减少了光线损耗。由于每层建筑外均设有遮阳 板组,因此每层建筑室内均可以通过同层遮阳板组上的光导照明模块,采集汇聚自然光进 行照明,光线实现同层采集同层传输,避免了光线从屋顶到相应楼层的长距离传输造成的 光损耗,提高了采光效率、传输效率以及自然光照明效率。且自然光同层传输设置使得智能 遮阳系统的安装及运行可以不受建筑高度的影响。 [0017] 5.照明单元包括混光室、曲面反光背板以及出光板,混光室与光导纤维通过光纤 耦合器连接,光纤耦合器可将石英光纤中的聚焦光线散射开来,变成分散的光线,分散的光 线通过曲面反光背板的多次反射作用,使光线在混光室内均匀混合,最终光线漫射出出光 板,提高了照明单元出光的均匀性。 4 4 CN 209926235 U 说明书 3/4页 [0018] 6.光导照明模块还包括照度传感器、补偿光源以及光补偿控制单元;照度传感器 检测室内照度值传输至智能控制模块,由智能控制模块判断是否满足国家规范要求,若低 于国家规范要求,则驱动光补偿控制单元点亮LED光源,并对LED光源进行调光,调节LED光 源的出光亮度,对自然光进行补偿,使得照明单元保持照度稳定。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实施例的安装状态示 意图。 [0020] 图2是光采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照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是安装有光采集单元的遮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是智能控制模块的工作原理图。 [0024] 标号说明:1遮阳机构、11遮阳板、12锁定支架、2光导照明模块、21光采集单元、211 凸透镜、212反射镜筒、213抛物面偏光透镜、214抛物面聚光透镜、215混合渐变超宽带增透 膜、216耐磨型高反射膜、22照明单元、221混光室、222曲面反光背板、223出光板、23光导纤 维、231光纤耦合器、232光纤适配接头、24照度传感器、25补偿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0026]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 的实施例示意图。 [0027] 一种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它包括固设于建筑外墙上的遮阳机构 1开云真人官网,所述遮阳机构1包括锁定支架12以及连接在锁定支架12上的遮阳板11,所述遮阳板11与 建筑室内之间设有若干光导照明模块2; [0028] 所述光导照明模块2包括固设在遮阳板11上并用于聚焦自然光的光采集单元21、 设于建筑室内并用于将光采集单元21聚焦的光源进行散射的照明单元22以及连接光采集 单元21与照明单元22的光导纤维23;所述光采集单元21间隔分布在遮阳板11上。 [0029] 所述光采集单元21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凸透镜211、反射镜筒212、抛 物面偏光透镜213以及抛物面聚光透镜214。 [0030] 所述抛物面聚光透镜214通过光纤适配接头232与光导纤维23的进口端连接。 [0031] 太阳光束从凸透镜211进入,光线内周壁反射,反射光入 射到抛物面偏光透镜213再次变为平行于中轴的光线,光线内壁反射后汇聚,高倍数聚焦在光导纤维23处,高倍数聚焦的细光斑通过 光导纤维23传输至照明单元22进行照明。 [0032] 较佳的,光导纤维23可以采用石英光纤。石英光导纤维聚焦比大(最高可达1万 倍),工作温度高,尺寸小(直径1mm),柔软性强、耐老化、高反射、损耗小(不超过8dB/km),有 效传输距离达到200m。实现光线的同层长距离(有效传输距离200m)柔性传输。解决常规光 导照明系统在高层建筑上应用时,地上层较低楼层常规导光管安装过长,光线损耗过大的 问题;同时解决常规光导管尺寸过大,安装空间要求较高的问题。 5 5 CN 209926235 U 说明书 4/4页 [0033] 所述凸透镜211的入射面设有混合渐变超宽带增透膜215,混合渐变超宽带增透膜 215的自然光透过带宽为450nm~900nm,混合渐变超宽带增透膜215的光线%。一方面可以屏蔽紫外线、蓝光以及大部分红外光线,仅保留可见光波段及小部分红 外光波段,使得采集到的自然光更加安全、健康;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减少光线的反射损失, 提高采光效率。 [0034] 所述反射镜筒212的内周壁以及抛物面聚光透镜214的外周壁设有耐磨型高反射 膜216。 [0035] 反射镜筒212内周壁的耐磨型高反射膜216可防止其内光线透射,增加反射效果。 [0036] 抛物面聚光透镜214外周壁的耐磨型高反射膜216可以避免光线外表面的折射、透射,从而减少光路中的光线外设有固定端子,固定端子通过螺栓锁定在遮阳板11上。 [0038] 由凸透镜211、反射镜筒212、抛物面偏光透镜213以及抛物面聚光透镜214组成的 多曲面复合采光聚焦器可将入射光线聚焦成高倍数(最高能达到1万倍)细光斑,采用直径 与该细光斑直径略大一些的石英光纤进行光线传输,通过光纤适配接头232的调节,使得聚 焦细光斑正好落入石英光纤中,从而将光线通过石英光纤传输至照明单元22进行照明。 [0039] 为了减少光线采用同层采集聚焦同层传输。由于每层建筑外 均设有遮阳板11,因此每层建筑室内均可以通过同层遮阳板11上的光导照明模块2,采集汇 聚自然光进行照明,光线实现同层采集同层传输,避免了光线从屋顶到相应楼层的长距离 传输造成的光损耗,提高了采光效率、传输效率以及自然光照明效率。 [0040] 所述照明单元22包括混光室221、设于混光室221顶面的曲面反光背板222以及设 于混光室221底面的出光板223。 [0041] 所述光导纤维23的出口端连接有光纤耦合器231,光纤耦合器231倾斜朝向曲面反 光背板222。 [0042] 所述光导照明模块2还包括照度传感器24、补偿光源25以及光补偿控制单元;所述 补偿光源25设置在混光室221内且与电源连接,所述光补偿控制单元根据照度传感器24的 信号控制补偿光源25的启闭。 [0043] 较佳的,所述补偿光源25可采用LED光源。 [0044] 光纤耦合器231及补偿光源25分设于混光室221的两端。 [0045] 光纤耦合器231可将石英光纤中的聚焦光线散射开来,变成分散的光线,分散的光 线的多次反射作用,使光线内均匀混合,最终光线可设于室内顶棚下、吊顶下或者与灯具一体化。照度传感器24检测 室内照度值传输至智能控制模块,由智能控制模块判断是否满足国家规范要求,若低于国 家规范要求,则驱动光补偿控制单元点亮LED光源,并对LED光源进行调光,调节LED光源的 出光亮度,对自然光进行补偿,使得照明单元22保持照度稳定。 [0047]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光补偿控制单元,智能控制模块采用STM32F10x系列控制 芯片,其接收照度传感器24的信号,并控制LED光源。 6 6 CN 209926235 U 说明书附图 1/4页 图1 7 7 CN 209926235 U 说明书附图 2/4页 图2 8 8 CN 209926235 U 说明书附图 3/4页 图3 图4 9 9 CN 209926235 U 说明书附图 4/4页 图5 10 10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GB_T 38662.2-2023 物联网标识体系 Ecode标识应用指南.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开云真人开云真人